创新创业如今已经成为一股社会热潮,浪潮之下的当代社会步入了“创时代”。新浪青岛《创青春》访谈沙龙携手创业精英,分享创业路上的那些事儿,提供创业经验分享,促进创业热情。本期《创青春》访谈沙龙,我们请来了青岛蓝飞文化副总裁张明先生,来为我们解读和分享关于创新创业的经验。
1、首先,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创业公司和团队吧。
张明:好的。蓝飞集团是我们计划很快将在青岛本土上市的这样一个集团。集团下辖5个公司,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青岛、成都等多个地方,有一个几百人的团队。我们的产品包括与湖南卫视合作的爸爸去哪儿等,这些优秀的产品我们会当做一个品牌做下去。
2、有人说创客其实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,你是否认可这句话?
张明: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,比如早先国内有一些鞋厂,开始时是给国外做代工,后来在跟这些名牌企业学会一些工艺流程、材料使用之后,久而久之,只要在这些基础上补足自己的设计,它就会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创造型企业。其实我们原来也有过给国外做外包的经历。我们也是接受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的意识和工艺流程的东西,那么这个时候真正欠缺的就是一个思想和设计方面的知识,就这些补齐了,就是一个从制造到创造的过程。
3、你是怎么走上创客之路的?因为我们知道创业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。
张明:可能更多的是想改变一种生活方式,或者说,想进一步去挑战、提升。当年在北京工作了六年多,也是出于一种对海边的向往吧,来到青岛,开始创业。创业初期,也并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,甚至可以概括为两个字:活着。 因为当初在北京,主要是做三维动画、电影特效之类的工作,到青岛后发现这类的需求很少。我去过残联,询问是否需要做假肢的宣传推广,去过表厂,去推广表类的动画宣传,等等。其实在初期相当长一段时间,我们的业务十分不稳定。在这种情况下,关键就是要挺住,相信自己。以及不断从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,调整一些思路、架构。慢慢的,我们的业绩和口碑就都上来了,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积累提升的过程。 初期的基础打好之后,资金周转也没问题了,我们就开始尝试一些与互联网有关的产品开发、游戏开发等。所以就这样,一步步走到了现在,还不错的这样一条创客之路。
4、你的创客之路分几个阶段?每个阶段遇到过哪些问题?
张明:从我自身角度来讲,基本分为这样几个阶段。首先,开始经营一家公司,最初一定是缺业务,只有有业务了、有钱了才能正常运转,这时候没钱寸步难行。这个阶段度过去之后,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敢于创新和开发。把 B2B业务赚的钱投入到开发中去,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。因为以前是赚钱的,现在是烧钱。至于把这个东西投放市场,是否有回报,是不知道的。这一点是很纠结的。我们当初也甚至几度想放弃。但走到最后,重要的是坚持,相信自己的选择,同时,有坚守才能往前走。第三个阶段,是产品在市场得到认可后,就要考虑守业的问题,就要更多地考虑人才储备、关系维护上,这样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。
5、现在公司处于稳定上升期,这个阶段会遇到什么困难呢?
张明: 现在来说,人才储备是重中之重。我们的产品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国外的市场,但目前,咱青岛毕竟跟北上广的人才储备还是有差距的。研发人才、运营人才、设计人才眼下都有缺口。另一方面,在企业品牌宣传推广上我们还要加强力度。以前我们来我们专注于产品,属于闷头苦干型,大家可能对我们的产品很熟悉,但对公司、企业品牌认知度不高。
6、青岛的创业环境对公司的初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影响?
张明:我们到青岛创业,看重两点;1、生活环境很好。2、山东GDP排全国第三,仅次于广东江苏,我们做的这样一个创作、创业的工作,一定要需要资金的支持。所以我们一定会选择山东、青岛这样一个经济龙头型城市发展。3、我们在创意100呆了几年了,政府通过政策和补贴给我们的支持力度都很大,我们也很喜欢这个环境。俗话说,人以群分,我们在这样一个创业氛围良好的环境里,大家互相讨论的都是将来的发展和兴趣点,这点很重要。
7、对于现在越来越热的创业潮,对这些刚开始创业的创客们,你有什么建议?
孙玉亮:我们只是在继续努力去实现着自己想要的东西。我已经年近40了,在这个行业工作了16个年头。大学生如果想去创业的话,首先要从观念上对市场有清晰认识,不要去害怕创业。其次不要太鲁莽,不要各种准备工作都没做就一心扎进去。新的创业者从校园出来,首先依靠的是技能。这时候是要学习,学习一些东西,把手里知识上的优势等淋漓尽致发挥。下一步,当你走到一个阶段,需要的是坚持和勇气。再接下来,企业要发展,会发现不少资源是不具备的。这时候要与人沟通、交流,联合,发挥长项,取长补短。这个阶段,我们的发展是用“人”字概括的。不光自己赚钱,合作伙伴也能赚到钱。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群体。我们都不是富二代,草根创业我认为这几点挺重要的。